


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培训
筑牢安全作业防线

新闻事件:
2022年7月9日,泸州市龙马潭区发生检修污水泵站人员中毒事件,导致4人死亡。


筑牢安全作业防线

为加强思达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防范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于7月19日组织了有限空间作业培训与演练。
首先,结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现状,重点对作业基本知识、安全措施、方案制定、作业审批及应急救援等方面开展了全面培训讲解。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 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
○ 严格履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工作原则。
○ 保障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 指导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安全带(绳)等防护用品。
○ 作业时监护人员必须留守作业现场,密切监视作业状况,不得离岗。
○ 员工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刻报警,严禁盲目施救。

随后,在石板凳污水处理厂模拟了污水井堵塞需人工下井进行疏堵的现场演练。
1、作业前准备
1)封闭作业区域并安全警示
● 作业前,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示。
2)设备安全检查
● 作业前,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更换。
3)安全交底及下井作业手续审批
● 作业前,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教育,明确任务、程序和分工,明确告知可能存在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等。
● 作业前,作业人员严格填报下井作业审批手续,并签字存档。按程序审批后方可下井作业。
4)强制通风
● 作业前,将作业井检查井盖打开,进行机械强制通风。
5)气体检测
● 严格履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分点位、分时段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并准确记录检测结果,直至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下井作业。

2、作业
1)作业负责人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符合要求后,安排作业者进入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2)作业人员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后,在进行最后一次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确认无危害后,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监护者在地下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并设置专人在现场,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3)经过十几分钟工作后,作业人员成功疏堵,各小组成员进行物资归位及井盖复位。作业人员上来后,反复确认作业人员身体状态。

演练结束后,清点进入作业前和离开时作业人员的准确人数。总指挥下达演练结束后,装备及时整理归位。
通过此次集中应急培训,员工们进一步强化了“抓安全就是保民生、抓安全就是促发展、抓安全就是增效益”的工作理念,明确了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下一步,思达能将狠抓风险防控,消除各类隐患,从源头上防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